據《緬甸環(huán)球新光報》7月11日報道,盡管對中國出口量有所下降但緬甸陳米價格仍保持穩(wěn)定。
緬甸曼德勒大米倉庫負責人表示,由于中國需求下降和人民幣貶值,以及本地對大米消費減少,使得曼德勒市場上低質大米價格下跌。由于緬甸對邊境非法貿易的打擊,很多中國批發(fā)商減少了大米批發(fā)而轉向糖類貿易。但大米價格仍然穩(wěn)定。當地米價根據不同種類,每袋從22,000緬幣到43,000緬幣不等。
出口到中國的低檔米價格每袋下降500至700緬幣,人民幣對緬幣匯率在7月10日從5.59元人民幣兌換1000緬幣下降到5.72元人民幣兌換1000緬幣。在密支那、帕敢、老街等地區(qū)的強降雨也使交通受阻,,需求有所削減,嚴重影響了緬大米貿易。當地米商建議政府增加補貼而不是提供農業(yè)貸款,以降低種子價格和能購買優(yōu)質化肥,從而降低生產成本。有米商反映說目前當地農民都采用低檔中國化肥,邊境口岸的關閉也影響了雨季作物的收成。緬甸需要尋找其他國家的新市場。
今年緬甸出口13,755噸大米到印度尼西亞,價值約540萬美元。緊接著印度提出向緬甸進口30萬噸優(yōu)質大米(這些大米相比其他鄰國更優(yōu)質),隨后緬印簽署相關政府協議。
緬甸大米協會秘書在“臉書”上表示,非關稅貿易障礙在雙邊貿易中很關鍵,自由貿易可以提升國家貿易額。